2025年,中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来重要发展节点。据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消息,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该系统支持500个以上量子比特的运行能力,标志着中国在量子计算工程化与产业化方面实现了又一重大突破。
“本源天机4.0”是我国第四代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其推出不仅展示了本源量子在核心硬件控制和软件系统集成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也代表着我国已具备面向百比特级量子计算机的可复制、可迭代生产体系。这一成果对我国构建完整的量子计算技术生态链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量子测控系统是连接量子处理器与传统电子系统之间的桥梁,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量子比特的操控精度与稳定性。相比前几代产品,“本源天机4.0”在控制精度、系统扩展性、自动校准能力等多个关键技术指标上实现跨越式提升,使得支持超过500量子比特的稳定运行成为可能。这也为后续更大规模的量子计算系统铺平了道路。
更重要的是,“本源天机4.0”的发布意味着我国首次在量子计算测控系统领域实现了工程化量产的基础能力。过去,量子计算设备多以实验室原型为主,组装复杂、不可规模复制。而此次发布的系统以模块化、标准化为设计核心,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满足不同行业和科研机构的定制化需求,体现出极强的产业化潜力。
产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本源天机4.0”的发布,中国量子计算正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从单机突破走向规模部署的新阶段。其所提供的500+量子比特测控能力,为实现实用级量子计算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在国际量子技术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权。
当前,全球多个国家正加快量子科技布局,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也在推进各类高比特量子平台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能够推出具备大规模支持能力的自主可控测控系统,不仅体现出我国科技研发实力的迅猛提升,也有助于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减少对外部高端设备的依赖。
未来,随着“本源天机4.0”逐步应用到更多量子处理器测试和量子算法研究中,预计将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医药开发、金融建模等前沿领域释放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