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市场消息,欧盟与美国之间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未能如预期取得突破性进展。多位欧盟外交官透露,谈判将在本周末继续进行,旨在争取在最后阶段就核心议题达成一致。但截至目前,双方在关键关税与产业政策问题上仍存显著分歧,特别是在与绿色能源补贴、技术产品关税与市场准入等敏感领域的协商中进展缓慢。
欧盟方面原计划推出总额高达950亿欧元的第二轮反制性关税措施,以回应美方此前在《通胀削减法案》(IRA)背景下对本土新能源企业的大规模补贴政策。这些补贴被欧盟视为有违世贸组织规则、损害欧盟产业公平竞争的举措。然而,考虑到当前谈判仍存继续空间,欧盟已决定将反制关税计划缩减至720亿欧元,释放出一定程度的外交缓和信号,以避免贸易摩擦在短期内进一步升级。
一位不具名的欧盟外交官表示:“我们并不急于撕破脸。削减反制清单的规模,是为了在谈判桌上保留空间,同时也希望向华盛顿表明,欧盟仍倾向于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尽管如此,谈判代表也警告称,如果无法在最后期限前达成更具深度与互惠性的贸易协议,欧盟将不得不考虑采取包括恢复部分暂停关税在内的对等性措施。
此次谈判所处的背景相当复杂。随着全球供应链重构以及中美地缘博弈背景下的产业政策变动,欧美之间长期以来的“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正面临越来越多挑战。欧盟方面对美国倾向于“本土优先”的政策取向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导致欧洲企业在新能源、半导体、关键原材料等领域被边缘化。而美国则希望欧盟在对华政策、关键技术出口管控方面与其保持更高程度一致。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此次削减反制规模的决定,可能旨在为即将举行的七国集团(G7)或欧盟峰会创造更良好的气氛。但从长期角度看,若缺乏实质性进展,欧美之间可能进入新一轮“摩擦管控周期”,即在不断累积的产业竞争矛盾中通过延缓、拖延与妥协维持暂时平衡。
此外,欧盟谈判代表亦透露,若最终未能就全面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欧盟将寻求延长现有的关税暂停安排。此举旨在给谈判提供更多时间,同时避免短期内出现关税突变对跨国企业供应链造成干扰。
总体而言,本轮谈判结果仍具高度不确定性。欧盟在缓和立场与施压手段之间寻求平衡,而美国则继续坚持其“战略性产业政策”底线。未来几日的谈判动向将成为判断双方是否有意愿重建互信机制的关键节点,也将深刻影响接下来欧美在绿色能源、科技出口、数字市场等方面的合作格局。